一直以来,猪油和植物油是中国人厨房里的“常客”。西方人则更喜欢用黄油和橄榄油,觉得烹饪更香、更好吃。但近日,有调查显示,油脂的摄入竟与健康、寿命相关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
植物油代替动物油
死亡风险大大降低

2025年3月,《美国医学会杂志-内科学》刊发了一项随访33年、涉及22万成年人的研究,发现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(黄油),死亡风险大大降低!研究重点关注了黄油和植物油(包括红花油、大豆油、玉米油、菜籽油和橄榄油)的摄入量。
结果发现:黄油摄入多会增加死亡风险。与吃黄油最少的人相比,吃黄油(动物油)最多的人总死亡风险增加了15%。
与此相反的是,植物油摄入多会减少死亡风险。
与吃植物油最少的人相比,吃植物油最多的人总死亡风险降低了16%,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也有所降低。研究特别指出,菜籽油、大豆油和橄榄油摄入量的增加与总死亡率的降低有显著关联。
比如,每天多吃5克菜籽油,总死亡风险会降低15%,大豆油为6%,橄榄油则为8%。 植物油替换黄油,死亡风险会降低。
例如,用等量的植物油替换10克/天的黄油,预计可降低17%的总死亡风险,降低17%的癌症死亡风险。
总之,摄入过多动物油(黄油)或将“减寿”,而植物油则相反。用植物油,特别是橄榄油、大豆油和菜籽油来代替黄油,可能会为防止过早死亡带来好处。
不同种类的植物油有什么区别?
不同的植物油具有不同的营养成分、味道、颜色、稳定性和烟点等特性,也会影响其烹调时的效果和安全性。
花生油富含ω-6脂肪酸,味道浓香,烟点非常高,适合油炸和炒菜。
玉米油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和ω-6脂肪酸,以及丰富的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。玉米油具有很高的烟点,适合煎炸。
大豆油主要以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为主,富含很多微量营养素,如磷脂、胡萝卜素、维生素E、甾醇等,也是α-亚麻酸的不错来源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葵花籽油的脂肪酸营养和大豆油的类似,其生育酚(维生素E)含量约为600—700毫克/升。
橄榄油含大量单不饱和脂肪酸,初榨橄榄油中含有很多生物活性成分,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。
橄榄油不耐高温,不适合用于煎炒,常被用作蔬菜沙拉拌料,为凉菜增添风味。菜籽油富含ω-3脂肪酸和ω-6脂肪酸,对大脑和心脏益处多多。菜籽油耐高温,适合炒菜、烘烤,不过有些人可能吃不惯它的味道。
亚麻籽油富含α-亚麻酸,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,有助于大脑和视网膜的发育。但它不耐高温,一般不用于炒菜,多用来做蔬菜沙拉或蒸蔬菜时放一点儿提味。另外,亚麻籽油很容易变质,应储存在冰箱里,尽快食用完毕。
需要注意的是,长期食用单一油品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,尽量勤更换品种,或使用调和油。
健康吃油,记住这几点!
365站群食用油为人体提供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和α-亚麻酸。必需脂肪酸是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,但人体自身又不能合成,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。日常吃油,建议留意这4点:
优先选植物油,时常换着吃。所谓不同油脂的替换,不是指经常换着吃不同名字或不同品牌的油。事实上,许多油虽然名字不同,但脂肪酸构成差不多,替换意义不大。比如,大豆油、玉米油、小麦胚芽油和葵花籽油类似;花生油和米糠油类似;茶籽油、杏仁油和橄榄油类似;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类似等。
如果平时炒菜和油炸较多,可优先精炼植物油,烟点较高;如果平时凉拌较多,可选用初榨、初级冷榨、特级初榨植物油。
植物油虽好,但也是油脂,不建议过量食用。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》推荐成人每日烹调油摄入量为25-30克。高血压、高脂血症以及超重肥胖等患者,食用油的摄入量可以再少一些。
紫外线会加速油脂氧化变质,家庭用油不能摆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,应存放在阴凉处。购买的大桶油可以分装到小型、密封性好的容器中,倒油后要及时拧紧盖子、不要留有空隙。食用油存放的地方应该有良好的通风,以防因受潮而酸败变质。